贾康,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8月1日,几家外卖平台纷纷发布声明,承诺抵制恶性竞争、规范促销行为,同时提出多项限制补贴行为的举措。这是继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外卖平台、要求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后,各平台告别无序内卷、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又一表态。
从今年2月开始,外卖市场竞争就开始呈现出“内卷式”特色,主要都依靠发放长时间、大规模、高力度的补贴抢占市场。这些补贴动辄高达数百亿级,其背后涉及市场价格调节机制的失灵、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机制的缺乏、“内卷”大势下无可奈何的选择、相关工作人员从业环境的干扰、资源配置低效和浪费、相关商户不同类型的损失等复杂因素和不良表现。这在实际生活中引发了较为严重的扭曲效应,冲击正常的市场秩序。
第一,价格严重扭曲,调节机制失灵。直观看这些补贴,都是平台想利用“砸钱”来引流,比如:4月10日某平台的外卖“百亿补贴”计划,5月6日某平台给消费者的免费1亿杯奶茶,7月2日某平台启动的500亿元补贴计划,7月8日某平台的“双百计划”宣布投入超百亿元作补贴。除此之外,还有外卖平台日常持续挂出的大额满减券等等。平台引流的初衷,当然是要参与这个细分市场的竞争,但是这种方式首先带来了价格严重扭曲,大量非理性低价产品在平台上比比皆是,而这种价格水平放在正常竞争环境下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食材成本、房租成本、人工成本、供应链成本等主要成本的综合负担,显然不足以支撑单价动辄“1元、2元、3元”级别商品的可持续供给。余下的悬念似乎就是:谁都在指望着竞争对手撑不住而自己可以扛过来。可以说,不管相关平台出发点上始于怎样的考量,都已经造成了价格的严重扭曲以及表现为市场正常调节机制的失灵。
第二,对相关从业人员产生了较明显的干扰。从网络统计数据看,补贴大战过程中,各大平台每一天的订单量已达到亿级水平,已高于往年整个细分市场的日均单量,将“薄利多销而至亏损营销”的运转压力传导给了这个生态当中的最终端,也就是外卖员、饮品店店员等体力劳动者,造成透支身体健康、劳动潜力被过度压榨、从业风险不断攀升,再加上高温酷暑、骑手算法禁止超时等因素,综合看来,很难简单通过几个有代表性的高收入者就能讲通其合理性,其背后的压力,更多是一种较普遍被迫加入的内卷,是对低端体力劳动者行为选择的明显扭曲。
第三,消费而不浪费这句话,在这种内卷式竞争情境下已成为空谈。因为补贴到价格极低、就差不要钱的水平,众多消费者特别是有情绪化特征的年轻人动辄购买一冰箱的奶茶咖啡等,很明显是要造成浪费的。有人可能会说,毕竟这些东西是自己挣钱自己买,原则上只要自己愿意就行,但制造这些商品所使用的原材料和相关资源、扔掉这些商品所产生的垃圾、回收这些塑料制品所发生的公共治理成本,其实都是消费浪费所带来的社会综合成本,而不仅仅是花掉的那几块钱。
第四,长时间、大规模、高力度的补贴,对市场秩序势必产生扭曲畸形和对市场主体的伤害。尤其是市场上的供给者,也就是商户,会身不由己地落入当下或中长期的困窘境地。首先,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看,连锁餐饮品牌门店商数在全国餐饮门店总量中占比不足三成,平台补贴的主要对象也基本是针对连锁餐饮品牌的,其他2/3以上比重的大量小、散、单店事实上并未或极少获得平台补贴。这其实使多数相关商户迅速落入市场份额收缩困难处境的负面影响。其次,这种变化对市场交易原本所依托的相关行业生态又将产生一个像中长期外延传导的负面影响:因为从消费者行为考察,消费者对价格高低的感受是具有较长延续性的,一旦习惯餐饮业的价格下降,那么消费者就会在进入或迟或早到来的补贴减少阶段后,通过减少消费的动作来调整,原来看似扩大市场份额的不足三成的品牌店,这时也将会面临一个份额跌落的“回头潮”。第三,同样的原因,外卖形态的消费恶性竞争会对堂食的消费产生负面影响,短期的大量外卖增长,会挤压堂食的市场份额,而或迟或早风潮过后堂食的恢复,对不少在临界点上苦苦支撑的商户来说,可就是一种“滑坡容易上坡难”的挑战了。第四,强力度补贴带来的短期大量交易,非常容易伴随供给品的品质下滑,引发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全的隐患,然而毕竟餐饮业仍应以品质至上食品安全为天。所以总体看,补贴大战没有赢家,餐饮行业很可能要因此面临进入“量价俱损”周期的威胁,这是需要全行业引起重视并理性地加以防范的。
这方面问题的解决之道,显然需要"标本兼治",而在努力优化相关政策与监管的同时,需以全面深化改革中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体现"治本为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实盘配资平台app下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