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苏秦的人。他虽然不是本文的主角,但若要讲述这个故事,我们必须先提到他。
《史记》中有记载,苏秦曾自述:“如果我能在洛阳城外拥有两亩田地,春耕秋收,早出晚归,做一个富足的农民,我的梦想就已成真。”这是苏秦年轻时的梦想,简单且平凡。然而,这个梦想终究未能实现。
苏秦从战国时期的名师鬼谷子那里学到了诸多技能和智慧,也因此形成了雄心勃勃、志向远大的性格。他开始放下农田,投身于政治和权谋的研究,研究各种奇门遁甲、天文地理以及合纵连横的策略。尽管他日复一日地投入这些研究,但始终未能有所成就,生活依旧平凡,自己也常被家人、村人和朋友们戏谑和看不起。
不过,苏秦并非轻易向命运低头的人。他坚信自己能有所作为。于是,他决定离开家乡,四处寻找机会。尽管多次遭遇失败、被拒绝,他始终没有放弃,最终在燕国得到了燕昭王的赏识,并以燕国为跳板,推动了六国合纵,联合起来抗衡强大的秦国。最终,苏秦身佩六国相印,成为一时风头无两的显赫人物。
展开剩余80%在他功成名就之后,苏秦感叹道:“如果当初有人给我两亩地让我在洛阳安安稳稳地种田,也许我就不会成为今天佩戴六国相印的苏秦了。”可以说,苏秦的成功,更多的是因为他的不懈努力和果敢,而非单纯的命运之神眷顾。
但实际上,苏秦并非家中唯一的子嗣。他还有两个弟弟,一个是苏代,一个便是苏厉。今天的故事,正是关于苏厉的。
作为苏秦的弟弟,苏厉的压力可想而知。哥哥的辉煌成就让他倍感压力,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弟弟,苏厉没有鬼谷子的门徒身份,也没有苏秦那样的好运。更重要的是,他的抱负和梦想同样要面对现实的重重挑战。
说实话,苏厉的烦恼其实没那么复杂。在我看来,人生的真正意义或许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有些人渴望名利、金钱,而有些人则希望过上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但苏厉的目标很明确,他想要像哥哥苏秦一样,闯出一番事业,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然而,成为有影响力的人并非易事。大事不是任何人都能轻松完成的,往往需要一个恰到好处的机会,而这个机会终于来临了。
当时,秦国有一位名将白起,堪称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与李牧、王翦、廉颇并列。白起的名声响彻整个战国,他曾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数次取得辉煌战绩。一天,秦国宣布白起将带兵出征魏国,准备发动战争。
就在这时,苏厉看到了自己的机会。尽管没有直接去魏国或秦国,他决定去找周天子——即使战国时期七雄已基本不再听命于周天子,但他认为,想解决问题,找领导是最直接的方式,而周天子无疑是名义上的天下主人。
苏厉前往周天子那里,直言不讳地指出,如果秦魏开战,魏国在军事上远不及秦国,且又没有强大的依靠,一旦失败,周天子可能也会面临威胁。因此,他提出,周天子应当尽全力避免这场战争。
周天子被苏厉的话打动,于是派他去劝说秦魏两国停战。然而,苏厉并不想亲自去做这项危险的任务。他认为自己无法比拟哥哥苏秦的运气和口才,于是提出,由其他人代为出使,并且明确告诉周天子如何游说。
苏厉提出,可以直接去找秦国的主将白起,而非秦王,因为秦国的国君不喜欢过多的外交辞令。于是,周天子派出了一个无名的使者,按照苏厉的建议,去见白起。
这名使者见到白起时,并没有送礼或恳求,而是给白起讲了一个故事:在楚国,有两位神箭手——养由基和潘党,两人曾比试射箭。养由基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直到对手潘党承认自己不敌。就在大家以为养由基已经是无敌之时,一位老人却发出轻蔑的评论:“射箭射得还算可以,但你若不懂得休息和调整,总有失手的时候。”
这个故事并不复杂,但却深深触动了白起。白起也知道,自己虽然一直获胜,但长时间不休息、不调整,终有一天可能会失误。而一旦失误,所有的名誉和荣耀将瞬间付诸东流。
听完这个故事,白起开始反思自己的处境,最终决定暂时放下征战,选择休息。秦国的军队因此撤回,原本可能爆发的大规模战争就此平息。
苏厉通过一个巧妙的计策,成功让两国避免了战争,而白起的心态也因此发生了变化。尽管苏厉未曾亲自出现,但他的智慧和远见无疑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这也是苏厉在历史上的最后一次亮相。虽然他在苏秦的光辉之下显得微不足道,但他的智慧同样为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发布于:天津市实盘配资平台app下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